非洲豬瘟從在我國發生流行,到現在已經給我國養豬業造成極大的打擊。目前我國還沒有有效的疫苗來防控非洲豬瘟,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體系和精準拔牙是防控非洲豬瘟最有效的方法,然而除了上述方法外,豬群本身的抗病能力也不容忽視,其中基礎免疫和提升營養是增加抗病力的主要手段。我們預測在將來非洲豬瘟疫苗使用的情況下,如果做好基礎免疫,不同疾病對豬機體損傷變小,其機體的免疫力才能發揮其最大化,從而豬只更健康,就能夠使豬群成功抵御非洲豬瘟的感染,降低發病率。當下在高強度的生物安全的壓力下,有些疫病的發病率有所下降,但是還沒有到完全凈化的程度,所以說基礎免疫是我們不能忽視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我們今后在非洲豬瘟長期存在的情況下,抵制非洲豬瘟發生的有效方法。
一、加強基礎免疫
在非洲豬瘟發生的時代,我們的誤區是減少常規疫苗的免疫,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基礎免疫是保障豬群正常生長的重要基礎,如果豬群不夠健康那么豬群感染非洲豬瘟的幾率就會增大。所以說對于豬瘟、偽狂犬、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口蹄疫等常發生疫病的免疫是必要的。尤其是在非洲豬瘟時期倡導的批次化管理,在這種模式下管理對于我們接種疫苗的可操作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母豬跟胎免疫的疫苗如豬瘟、病毒性腹瀉等。
二、減少疫苗免疫次數、規范疫苗劑量量
我們所說的減少免疫次數,并不是減少接種疫苗的種類,而是倡導聯多價多聯疫苗或者兩種疫苗混合使用,如可以考慮豬瘟與偽狂犬疫苗混合使用,這樣可以減少疫苗免疫給豬群帶來的應激,同時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疫苗免疫劑量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正常免疫劑量就可以預防疫病,不要接種過多劑量,容易造成免疫麻痹、免疫抑制和應激反應等,同時可以合理的范圍內減少成本。
三、警惕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上半年,藍耳病抗體陽性場占比為96%,藍耳病抗體樣品陽性率為85.3%,藍耳病病原陽性場占比為54.8%,藍耳病病原樣品陽性率為25.3%,說明當前豬場藍耳病感染以及帶毒排毒現象非常普遍,而高致病性藍耳病占的比例相對較高。而非洲豬瘟病毒主要侵襲機體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假設一旦非洲豬瘟減毒疫苗生產出來后接種到機體中,那么最終會尋找它的宿主細胞—巨噬細胞,來發揮免疫效果。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是最為容易破壞豬群機體中的肺泡巨噬細胞的一種疾病,一般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侵入到機體破壞肺泡巨噬細胞,那么很大程度影響非洲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豬藍耳病的預防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重視呼吸道屏障建立
對于基礎免疫我們往往忽視一個疫病的預防----豬肺炎支原體。在預防非洲豬瘟時,我們有一個共性問題,非洲豬瘟傳播途徑是最為關鍵的,也是我們阻斷非洲豬瘟發生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那么呼吸道傳播是諸多傳播途徑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呼吸道屏障是預防非洲豬瘟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道屏障。健康豬的呼吸道黏膜上均覆蓋有纖毛,如果病原體進入呼吸道后,纖毛會分泌出粘液并持續擺動,將病原體排出體外,避免機體受到感染。但如果豬的呼吸道屏障受到破壞,纖毛失去應有的功能,那么病原體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豬體內。對豬呼吸道屏障產生破壞的原因有很多,對于疾病引起的破壞呼吸道屏障最為主要的就是豬肺炎支原體,所以在基礎免疫過程中豬肺炎支原體疫苗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在嚴格科學合理的生物安全體系下,制定適合本豬場的免疫程序,重視加強豬瘟、偽狂犬、藍耳病、口蹄疫、支原體這些疫病基礎免疫,對于提高豬群抗病力和預防非洲豬瘟的發生是必然的趨勢,這也是我們大力倡導做好基礎免疫的初衷和宗旨。